活動通知

2020粵港澳大灣區網絡科技藝術節

發佈時間:2020-03-30 15:03:51 閱讀:2567


2020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以武漢爲中心,迅速席捲全國,演變成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抗擊新冠病毒是全球性的戰疫。面對這場關乎人類生死的搏鬥,鐘南山教授、袁國勇教授、許樹昌教授等醫學界專家在科研上搶攻,緊守崗位的白衣前綫医護戰士,默默肩負起這一場生存保衛戰的責任與希望。醫護、軍警、物流、工商各界專業人士在疫情面前艱苦奮鬥,發揮「救死扶危」專業精神。疫情當前,學子們留在家中「停課不停學」,得益于各界以科學為本抗疫,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有效抑制疫情肆虐。

我們作爲教育界的一份子,承擔著爲社會及國家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和義務。在灾難面前,我們應爲莘莘學子樹立正面而積極的價值觀,崇尚科学精神,發揮博愛、仁慈、守望相助的人道主義精神。為歌頌抗疫前線人員和科學家,表達對全球一綫醫護人員讚美、感激和支持,我們抗「疫」有情,同舟共濟。

香港校長專業發展促進會携手海內外教育界同仁及社會熱心人士,共同發起筹办「教育同行·抗疫同心·以科技文藝獻赤心『2020粵港澳大灣區網絡科技藝術節』」,從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教育融合,鼓勵學生參與活動,以科技及藝術作品展示的形式爲武漢打氣,為全球抗疫徵集祝福和籌款行動。


活動主題

「教育同行·抗疫同心·以科技文藝獻赤心」


活動目的

教育意義

『科藝』抗疫 ,為愛加油 ——讓我們運用藝術的語言表達感恩之情,傳遞真愛赤心,為科研及醫護人員加油,為抗擊疫情的全世界人民加油。

疫情激起变革, 科技改變命運——讓我們用行動動手展現科技的改良,用摸索試誤點燃科學夢想,藉比赛蕴釀創新科技素養,將疫情威脅生活的轉變為創科動力,用抗疫科技改良生活質素,用抗疫血汗改變人類命運。

寰宇一家,世界大同——讓我們講述身邊抗疫的故事,抒發真情實感,激發深度思考,呼籲全世界的青少年攜手創造「甘苦與共,世界大同」的美好盛世。


公益行動

捐助款項將捐贈予武漢,用于疫情後援助教育及輔導工作,並以所有捐助人及捐助代表名義鑄造捐贈紀念墻贈予武漢,以示粵港澳大灣區與武漢締結長期友好教育交流關係。所有捐贈公開、透明記錄,組委會及會計師將在網上平臺上公布捐贈數據,所有比賽報名繳費的參與者將在網上納入公開捐贈名錄。。


公益講座

本會將攜手科技教育、文化及藝術、家庭教育和心理研究領域專家舉行一系列線上公益講座,凡報名參加是次比賽活動,皆可免費獲取講座鏈接。敬請留意!


邀請參與對象

粵港澳大灣區

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香港、澳門;

特邀城市:武漢、松滋、鄭州、蘇州、上海。

學生報名組別

幼兒組(6-9歲)小學組(10-12歲)初中組(13-15歲)高中組(16-18歲)


活動詳情

作品要求

一、 疫情改變生活 科技改變未來

1.     設定情景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從武漢地區開始席捲全國,疫情導致停工、停産、停課,全國人民遇到前所未有的生死挑戰,頓時面臨嚴峻的病疫威脅,醫療物資匱乏與交通中斷的困境,形勢危急。與傳染性極強的病毒鬥爭,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各位參賽者都是抗疫救災小英雄,你們如何運用所學智識去支援抗疫前線工作人員呢?如何想出創新解難的辦法呢?

參賽者需以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整合爲基礎,設計一項以抗疫情境下協助醫療、交通、生活、文化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實際活動。在活動中參賽者應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透過解說以及使用有限的材料,運用STEM知識並發揮小組團隊精神,設計出符合活動主題的展示作品或文藝多樣化活動,不拘一格。

STEM

作品說明

圍繞某個科學主題所開展的一個具綜合性及群體性的科技活動,並提交活動全彔映紀錄和活動總結報告/錄映。

作品要求

作品需班級或小組4-5人)提交,須提交書面活動紀錄、活動總結、作品展示視頻及其不超過2名代表叙述作品的視頻。

其形式可包括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或社會實踐活動,多樣化文藝表演,但必須緊扣科学抗疫主題,具備一定教育目的、科普意義、完整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及收穫和體會。

生命

科学

作品說明

對植物、動物生命的研究,對人類及動物的疾病、醫藥和健康的研究。

作品要求

作品需班級或小組(4-5人)提交,須提交書面研究紀錄、研究總結、作品展示視頻及其不超過2名代表叙述作品視頻。

其形式可包括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或社會實踐活動,但必須具備一定教育目的、科普意義、完整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及收穫和體會。

發明

創造

作品說明

MBOT機械車製作、機器人、無人機及樂高等,其發明品可以實際應用的技術,可演示運作的模型

作品要求

作品以個人或小組(4-5人)提交,須提交書面發明紀錄、總結、作品展示視頻及其不超過2名代表叙述作品視頻但必須具備一定教育目的、科普意義、完整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及收穫和體會。

電腦及資訊科技

作品說明

3D打印、編程設計、科學影像、軟件程序設計等

作品要求

作品以個人或小組(4-5人)提交,須提交書面發明紀錄、總結、作品展示視頻及其不超過2名代表叙述作品視頻但必須具備一定教育目的、科普意義、完整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及收穫和體會


二、文藝抗疫 爲愛加油

1. 需積極向上,健康、陽光、兼具藝術性和觀賞性;

2.能準確、鮮明、生動的表現出節目的主題思想。表演流暢、感染力强;

3.舞蹈、聲樂、美術作品指定主題:“我心中的科學/抗疫英雄”,致敬科学抗疫一綫的英雄或其它抗疫題材;其它類型作品可自選題材。(不涉及政治、宗教、種族及性別討論)

舞蹈

作品說明

民族舞、芭蕾舞、現代舞獨舞、群舞

作品要求

指定主題“我心中的英雄”,致敬抗疫一綫的英雄或其它抗疫題材,動作協調、技巧嫻熟、肢體表現力强

樂器

作品說明

民樂、西洋樂演奏完整曲目可獨奏或小組齊奏

作品要求

著裝得體,姿勢正確,音準、音色、節奏、技巧較完美,樂感好,有強烈感染人

聲樂

作品說明

獨唱或小組分屏演唱、合唱;

作品要求

指定主題「我心中的科學/抗疫英雄」,致敬抗疫一綫的英雄或其它抗疫題材,發音清晰而有質感,音準、節奏、聲音表現力和感染力强;

戲劇

作品說明

曲藝、戲劇、劇目、皮影;

作品要求

節選片斷,表演流暢,能準確、鮮明、生動的表現出節目的主題思想;

語言

作品說明

朗誦、相聲、劇本創作、講故事;

作品要求

指定主題「我心中的科學/抗疫英雄」,致敬抗疫一綫的英雄或其它抗疫題材或我所在的城市,發音清晰而有質感,音準、節奏、聲音表現力和感染力强、富有感召力、普通話表達、語速流暢、表演生動;

美術

作品要求

繪畫作品(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素描等)

指定主題「我心中的科学/抗疫英雄」,致敬其它抗疫題材或我美麗的家鄉,規格中四尺三開以內,格式不拘;

書法

作品說明

毛筆書法作品;

作品要求

主題不限,20字以內,筆畫結構規範、準確,章法構成美觀、大方;作品規格不超過六尺;不可繁簡體混用;


獎項設置

·   參加者均可獲「國際抗疫小使者」證書,以茲鼓勵;

·   評選優秀創作獎、最佳演繹獎;

個人項目

幼兒組

每城市各組別設立2-3個名額

小學組

中學組

高中組

團體項目

幼兒組

每城市各組別設立2-3個名額

小學組

中學組

高中組

*獲優秀獎的作品將于本年度8月或10月進行現場展示(敬請留意官網)

·   新苗種子科學家計劃

獲優秀獎項學生將獲全額資助學習機會;學生將受邀到深圳或香港高等教育机構培訓學習。


活動時間

報名日期:2020年3月22日至2020年5月30日

海選日期:2020年5月30日—6月15日

直播日期:2020年6月

·   最終評選作品網絡平臺展示:廣東網絡廣播電視臺教育頻道

·   最終評選優秀作品綫下現場展示:2020年8月(或10月)


參賽須知

1.參賽者可選擇以個人或小組名義參賽,各成員必須屬同一組別(幼兒、小學、初中或高中組)。小組團體進入第二輪比賽,需確保全體成員可出賽。為確保比賽之透明及公平,以個人名義參賽者可提交個人過往得獎證明(如有)。

2. 參賽作品必須包括作品及創作過程的视频,其作品演示視頻及解說清晰視頻總共不得超過3分鐘,視頻以AVI/MPEG/MP4格式提交。

3. 以往已完成或曾參加科技比賽的作品,可以按照作品要求參賽,其作品必須是近2年內的作品;

4. 作品不得涉及抄襲、違法及妨害公衆利益;

5. 整個研究及發明流程(選題、創作過程及最後完成之作品)皆必須由參賽者本人/团体構思及完成。

6.比賽過程

·   海選:專家評審團海選參賽作品,將在網路發佈展示

·   次輪評選:網絡直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特邀城市各10個推薦名額)

·   專家評委團最終選出每個城市的2-3個優秀作品


參與方式


1、报名流程



比賽只接受網上報名以個人或以團體名義參加。參賽者請於2020年322至2020年530期間進行網上報名;報名於2020年530截止。


2.中國內地城市

請登錄http://www.mhkppda.org/bm/點擊活動鏈接報名或掃描活動海報上的二維碼

網路平臺報名成功後,請電子郵件參賽作品

徵集作品及諮詢電郵地址sci_tech@newseedling.org(科技類)

arts@newseedling.org(文化及藝術類)

郵件文檔清單:1作品合照2)作品視頻(3分鐘內,含解說)3請附上捐贈截圖(備註捐贈人姓名),獲得“捐贈證書”


中国内地报名表

个人:/Public/Uploadfiles/20200421/20200421150335_22267.doc

团体:/Public/Uploadfiles/20200421/20200421150353_23331.doc


3.中國港澳地區

請登錄http://www.mhkppda.org 點擊活動頁面瞭解報名詳情,下載港澳地區報名表

个人:/Public/Uploadfiles/20200421/20200421150441_31133.doc

团体:/Public/Uploadfiles/20200421/20200421150457_84421.doc


收取徵集作品及諮詢電郵地址ast_festival@outlook.com

郵件文檔清單:1)報名表;2)作品視頻(3分鐘內,含解說);3請附上捐贈截圖(備註捐贈人姓名),獲得“捐贈證書”


公益籌款捐助費用: 個人組提交內地城市:¥200;  港澳地區:HK$200

團體組提交 內地城市:¥300;  港澳地區:HK$300

(武漢區域的參與學生徵集作品,免除籌款捐助費用,報名時請電子郵件附學生證或學籍證明)


善款支付方式

中國內地城市:指定網路平臺

中國港澳地區:銀行入數或微信支付(HK)


參與須知

*成功報名的參與者將收到附有作品編號的確認電郵

*詳情請瀏覽香港校長專業發展促進會官方網站http://www.mhkppda.org/bm/



注意事項:

1.截止報名日期:2020530 (網上報名系統將于當晚1159分正關閉)

2.作品編號將于報名後以電郵方式通知,如未獲查閱編號,請致電或電郵查詢;

3.本會將以電郵通知參賽者出席相關活動,請清楚填寫常用電郵定期查閱;

4.參加者需要確認所有資料清晰填妥及正確無誤;

5.個人名義報名,填寫個人報名表;報名人數超過2,需填寫團體報名表,團體報名將于2020530截止


聯繫方式

中國港澳地區

香港校長專業發展促進會

http://www.mhkppda.org

電話:+852 31889895 傳真:+852 31881434

電子郵箱:ast_festival@outlook.com

mhppda@163.com


香港新苗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電話:+852 3188 5727 傳真:+852 3188 1434

電子郵箱:office@nsice.com.hk

聯繫地址:香港九龍灣宏光道8號創豪坊2樓218室


中國內地

深圳新苗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755 2640 7120

傳真:+0755 2640 9672

電子郵箱:sci_tech@newseedling.orgarts@newseedling.org

聯繫地址:深圳市南山區三湘海尚中心E座11A


湖北武漢地區報名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wuhan@newseedling.org

黃老師:159 2706 9024

胡老師:189 9560 2988


專家團隊

總統籌,中國國際早教學會會長 葉國洪博士

總監製,香港校長專業發展促進會主席 張志鴻

總導演,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總導演 黃木



專家評審團

科技文化及教育:

葉國洪(HK)、伍學齡(HK)、姜冬梅(HK)、溫紫峰(MC)、梅仲豪、辛海洋

舞蹈:

高潔、高炳玄、唐潔、陳俊(HK)陸燕卿、鄧錦嫦、桑魯兵

合唱:

吳玉芯(HK)、劉梅、唐少偉

管弦樂

胡櫻平、席偉龍

朗誦

張志鴻、王雲珠

美術、書法

黃宏武


學術專家團

袁艷開校長,莞港菁英薈會長

麥漢楷,長者協會會長

葉國堅,南山邨街坊會理事長

鄭美玉,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羅志华教授,美囯實用心理學會

陳子南,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黃伯壎 ,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文詩詠校長,保良局林文燦學校

何彩燕校長,屯門仁愛當葉德海幼稚園

劉惠珍校長,道教聯合合雲泉學校

郭慧芸校長,郭慧藝芭蕾舞學校

鄭美玉,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趙文海,和平傳播影音制作總監

黃榮烈博士,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系

黃錦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葉國洪博士,中大博士校友會會長

黃金耀博士,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

黎程正家博士,宏利兒童學習潜能發展中心負責人

周榮富博士,再生會主席

高家裕教授,香港校董學會主席

羅偉南先生,聖文德中學校長

楊永漢博士,孔聖堂中學校長

黃麗娥女士,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校長

賴炳華先生,李求恩紀念中學校長

譚煥玲博士,崇真小學暨幼兒園校長

朱偉林先生,鳳溪第一小學校長

張偉菁女士,聖文德學校校長

陳婉貞總經理,惠州海翔文教用品公司

大埔商会主席,陳銘賢教授

袁艷開校長,莞港菁英薈會長

麥漢楷,長者協會會長

葉國堅,南山邨街坊會理事長

鄭美玉,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羅志华教授,美囯實用心理學會

陳子南,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黃伯壎 ,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文詩詠校長,保良局林文燦學校

何彩燕校長,屯門仁愛當葉德海幼稚園

刘惠珍校長,道教聯合合雲泉學校

郭慧芸校長,郭慧藝芭蕾舞學校

鄭美玉,創新科技文化及教育促進會研究員

游慧汶小姐, 香港著名舞蹈總監及舞蹈家,

傅世亨先生,香港著名藝術家

活動通知花絮分享